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4

美国学者厄尔曼(E.L. Ullman)认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
     1.互补性最初,人们认为,地区间的职能差异是相互作用形成的条件。后来发现,这个假设的理由不很充分。因为,并非任何地方彼此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厄尔曼认为,从供需关系角度出发,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即它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需求,这时才能实现两地间的作用过程。厄尔曼称这种关系为互补性(Complementarity)。正是这种特殊的互补性,构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厄尔曼提出的互补性侧重于两地间的贸易联系,互补性越大,两地间的流动量也越大。
     2.中介机会两地间的互补性,导致了货物、人口和信息的移动和流通。但是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当货物在A和B两地间输送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 C 地,从而产生所谓中介机会(InterveningOpportunities),引起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这时,即使A和B两地间存在互补性,相互作用也难以产生。实际上,与其说中介机会是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不如说是改变原有空间相互作用格局的因素。一般说来,中介机会起两种作用:首先,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这是商品流通的一个显著要求。
     假设B地和C地提供同一商品给A地,如果C地与A地间的距离较B地与A地间的距离更近些,C地就能起中介机会的作用。货物由C地运往A地的费用将比由B地运往A地便宜,结果C地的这项货物在A 地的价格就将下降而富有销路。其次,中介机会具有影响运输,特别是影响人口移动的过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作用。准确地把握中介机会,可以促进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反之,则可能因失去良机,给经济发展带来负作用。
     3.可运输性除了互补性和中介机会外,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三个条件是可运输性(Trans-ferability)。尽管当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货物和人口移动的重要因素。距离,影响运输时间的长短和运费。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如果两地间的距离过长,克服距离过长的成本超过了可接受的程度,那么,即使两地间存在着某种互补性,相互作用也不会发生。所以,距离的摩擦效果导致空间组织中的距离衰减规律(Distance-decayRegularity)。不同的货物,对距离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和它们的可运输性有关。
     一般地,货物的可运输性是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定的。单位重量价值低的货物运输距离较短,而单位重量价值高的货物运输距离较长。非常明显,笨重的砂土砖石的运输距离,将大大小于精密仪表、电子元件的运输距离。可运输性除对货物的运输有影响外,对人的购物出行也有显著影响。人们通常走较少的路去购买低价值的货物,而走较多的路去得到高价值的货物,从而促成商业中心等级体系的出现。不过,货物的可运输性会随时间而变化。这主要受运输工具改革、生产发展和资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现代运输发展的总趋势是,货物的运输距离不断加长。如 1957年,我国铁路每吨货物平均运距为420km,1980 年则达到525.6km,增加了100多千米。
     厄尔曼提出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在1956年,因而对物质流的论讨较多。比较而言,对货币流和信息流的探讨较少,由产业组织的演变对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也未提及。例如,货币的流动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就较小。在通讯手段高度发达、全球金融网络业已形成的今天,国际金融业务可实行一天24小时的运转。再如,跨国公司的发展已导致全球工厂的出现,这使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日益重要。在跨国公司的垄断下,货物的可运输性已不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空间相互作用的因素,而跨国公司以外的中介机会亦很难参与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货币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相互作用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独自的特点。

    更多精彩文章

    •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 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 相互作用的分类
    • 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