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合观与爱憎说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22

古希腊哲学始于对宇宙本原(始基)的探讨。恩培多克勒以前的哲学家或把本原归为一元的主要是物质性的水、气、火等,或归为主要是精神性的数、存在等。他继承了前人注重感官的唯物主义倾向,改一元论为多元论,用火、气、水、土四根(roots)来表述本原。他还接受了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生不灭的观点,认为四根不生不灭,而其构成物却生灭不已。这种主张在哲学上确立了本体不变现象变的观念,在科学上为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最初的概念基础。在化学思想史上,四根说是元素概念的最初来源,因而也为亲合观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恩培多克勒为了解决不变的本体与变动的现象之间的关联问题,提出了爱憎说:“爱”使四根相吸而结合,“憎”使四根相斥而分离。于是,通过爱和憎的力量,不变的四根的分合聚散构成了变动不居的万千世界。
     关于爱和憎,哲学界有两派对立的主张:一派认为爱和憎是物质实体,另一派认为爱和憎是精神力量。化学史界多持前说①②其实,把爱和憎看成纯粹的物质或精神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恩培多克勃的时代,物质与精神的划分尚未明朗化,不可能有纯粹物质或精神性的概念。爱和憎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但爱和憎的物质性并不表现为它们是物质实体,而表现为它们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据此,恩培多克勃还提出了后来对化学亲合观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观点:性质相似者相吸,性质相异者相斥。他往往从形状、味道、冷热等方面来判定性质的异同,其流射说表明“当不同东西的孔道具有相似的尺寸时,便易发生混合。”①原子论创始人德谟克利特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原子因特定大小和形状而钩连起来。这种观点对亲合概念的影响在列梅里(N.Lémery)和波义耳的尖孔契合观中明显可见(参看下文)。爱憎说是以有机体(人)为参照物的类比表达,自然界的分合聚散被类比为人的悲欢离合。鉴于此,我们以“机体论”表其特征。

    更多精彩文章

    • 原子价、化学键与亲合观
    • 基团、核团说中的亲合观
    • 欧洲中世纪的亲合观
    • 炼金术中的亲合观
    • 亲合观与原性说
    • 亲合观与原子论
    • 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对人类主流文化的贡献
    • 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 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