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亲合观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22

马格努斯曾自称遵从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①这表明马格努斯信奉亚里士多德的原性说,他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用“自然位置”解释落体运动便是例证;还表明他可能接受了希波克拉底关于性质相似者相吸引的观点(likeassorts with like②)。再考虑到马格努斯关于“物质是变化的主体,所以不同种类的变化需要不同种类的物质”③的观点,我们看到,马格努斯认为各种物质的分合聚散形成各种变化,性质相似的物质互吸而结合,性质相异的物质互斥而分离。当然,对物质性质异同的判定,他可能从亲近、同情角度作出希波克拉底式的拟人解释,但也可能从原子大小和形状来作出解释,因为他试图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观念纳入原性说中。①在化学亲合观发展史上,原子论向原性说的渗透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现象。马格努斯在《论矿物》(De Mineralibus)一书中写道:“硫能使银变黑;一般说来,金属能燃烧就是由于硫对它们具有亲合性”(affinitas)”。②。这里断定当时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燃烧的原因在于燃烧物间的亲合性,便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亲合性是化学变化原因的思想。从此,化学亲合概念获得了新的内涵,化学动因研究有了明确的概念表述工具,对此概念的诠释也将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考察中世纪的亲合观,不能不重视13世纪前后的《贾比尔教程》(Geber’sTexts)。在接受硫汞二要素说的前提下,教程提出了这样的机体论观念:硫和汞的贵贱性(汞贵硫贱)决定着金属的贵贱性。例如,“完善金属含有大量的汞,所以它们兴高采烈地与汞结合在一起。”③这种机体论观念成为对各种金属与汞之间亲合性顺序的解释基础。

    更多精彩文章

    • 原子价、化学键与亲合观
    • 基团、核团说中的亲合观
    • 炼金术中的亲合观
    • 亲合观与原性说
    • 亲合观与原子论
    • 亲合观与爱憎说
    • 19世纪化学概念群的变革
    • 21世纪的金属—钛
    • 跨世纪的新科技——纳米科技
    • 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 对人类主流文化的贡献
    • 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 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