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团、核团说中的亲合观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22

在有机化学中,活力论或生命力信仰长期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此抗争的一个因素是下述观念的逐步确立:“同样一些化学定律既支配生物界,也支配非生物界”。①基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密切相关。贝采里乌斯在 1817年认识到,“所有有机物质是复合基的氧化物,植物物质的基一般含有碳和氢,动物物质的基一般含有碳、氢和氮。”①后来,发现新基团,并用电化二元论加以解释开始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主题。由此建立起来的“基团理论就像当时支配无机化学的理论一样,其基本原理是电化学理论的二元论”。②基团被分成两类:形成碱的电正性基团和形成酸性氧化物的电负性基团。于是,基团间的亲合力是静电引力,这就使亲合概念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展。对基团学说及其理论基础电化二元论的证伪可举出杜马(J·B·A·Dumas)等人对取代反应的发现。
     例如,电负性的氯竟能取代有机物中电正性的氢!鉴于此,杜马毅然主张抛弃电化二元论的亲合观,并提出:“我们可以将化合物比成一个行星系,并假定各个质点靠相互吸引而保持在一起。”③这种设想中的亲合力类似于牛顿引力。相应地,日拉尔(C·F· Gerha-rdt)明确主张用牛顿亲合观取代贝采里乌斯亲合观。罗朗(A.Laurent)在主张用核团理论代替基团理论时,实际上试图用波义耳的契合亲合观来取代贝采里乌斯的亲合观,因为他把原子核设想为棱柱形,碳、氢原子分别位于角和棱上;氯取代氢时,棱柱不变形,产物保持原物类型。换言之,杜马、日拉尔和罗朗等在反对贝采里乌斯的亲合观时,使牛顿或波义耳的亲合概念的适用范围得以扩大,但在内涵上却无深化。后来使亲合概念内涵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原子价和化学键概念的提出(1852和1856年)。

    更多精彩文章

    • 原子价、化学键与亲合观
    • 欧洲中世纪的亲合观
    • 炼金术中的亲合观
    • 亲合观与原性说
    • 亲合观与原子论
    • 亲合观与爱憎说
    • 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 对人类主流文化的贡献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 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