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及实施策略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18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近一年的实践初步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贯彻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意义  原则  实施策略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马约尔语)。这是20世纪8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普遍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一类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程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类新课型。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一种“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并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种问题意识越来越淡化,直至成为循规蹈矩的、毫无问题可言、毫无创造意识的人。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

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这一课型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技巧。我国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式家庭比比皆是,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会与人交流、合作。这样的人怎能在既要能竞争又要会合作的21世纪立足呢?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恰恰有利于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抑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在突出综合这一主线外,还应注意加强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重整合。

综合性、整体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不再是游离于其它学科之外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既是其它各学科的基础,同时其它学科的知识又为丰富语文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保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渡其它学科的知识,如何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2.重过程。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某种技能或某门具体的知识,关键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批判、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关注过程,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学生对你设置的问题感兴趣,能通过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而获得语文知识,感受到积极学习的乐趣。因为学生的素质有差别,对知识的理解与判断也会有所不同,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在充分发挥绩优生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如何发挥后进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充分地融进班级整体的活动中,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语文、热爱语文,这对他们身心的陶冶和知识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3.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所以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就应该将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在具体操作时,既可将学习目标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相联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甚至情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把语文孤立成为冷冰冰的字词句,而是视他们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随着学习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增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这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及时、适度的组织指导是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于去年十月开始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二(1)(2)两个班级共122名学生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由于时间较短,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为了结题需要,现将近一年开展的基本情况作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会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笔者努力贯彻课标解读的这一精神,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使用语文中学会语文。近一年来,笔者组织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着“四性”展开。

1.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又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开放上。

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每年的十月份,是学校的体育节。为了烘托体育节的气氛,学校在运动会期间,推出了一个“跳蚤市场”活动,即在校园广场及校内主要通道上设立十个摊点,由学生自行策划经营。全校有七十个教学班,为了能在投标中脱颖而出,各班的学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商品选择、经营方式和包装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我指导实验班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由每个小组提出一个经营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写成策划书。为了写好这个策划书,很多学生都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了许多的资料,从一些电视节目如《激情创业》中学习模仿,有的学生还向个体经营的亲戚家长咨询。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阐述他们的创意,举行竞标演讲,其它小组的成员及班主任为他们评分,选出一个最优的小组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竞选活动。然后,再转入合作学习阶段,即以最优小组的创意为基础,融入其他小组的好的建议与做法,而落选小组的成员也都能见仁见智,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该班学生最后获得了全校的最高分,并获得了三个单项奖:最佳演说奖、最佳形象奖(学生统一着花围裙和花头巾的“阿庆嫂”式)和最佳宣传奖。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综合性学习的魅力,学生充分动用了语文知识(撰写、演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了通过图书、网络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同时还培养了大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此外,活动的开放还体现在过程的开放、空间的开放、结果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上。比如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教师在活动中能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综合和考察评价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综合。

每年十二月份,是学校的艺术节,艺术节的口号是“人人有节目,班班有歌声”。为了利用这次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征得班主任支持的基础上,由班级组织举办一场综艺晚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送三至四个节目,除了学生自己喜欢的歌舞类外,还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创节目,如讲笑话、编故事、演小品、排课本剧等。为了使自己的节目能在晚会中亮相,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有查找资料的,有自编自演的,有寻师求艺的,有的节目再三推敲,反复修改,学生们表现出了一种极高的学习与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好中选优,由班级文艺委员任总导演,对被选中的十多个节目进行再次策划,撰写串词,成功地导演了一场质量较高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晚会。林菁等同学自创自编自演的情景小品《我班的新鲜事》获校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并于今年四月份被市委宣传部选送到浙江参加联谊演出。

在整个活动过程 中,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陶冶,感情得到升华,如果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开展类似的综合性学习也体现了教育功能的综合。

3..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在实践的过程中,更要看重的是过程,而不要过分追求结果。应尽可能突出过程的完整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每年四月份,是学校的科技节。科技节主要是展示学生们的科技创作成果,包括一些手工制品等。为了能在科技节中也有所收获,我指导学生以科技为主题编一期手抄报。由于我们是编外参加,所以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要有心理压力,只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首先发动学生广泛占有资料,再从中认真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阅读了《中外科学家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科学》以及其它大量的科普文章,有的小组竟整理了近百份的材料。在学生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主题选择最佳的文章,自成系统,再由编者写一篇按语,介绍该报纸的主要内容,以期吸引读者。接下来是给报头起个好听的名字,各组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所选的名字有《科技场》《克隆世界》《宇宙风》《惯性你我他》《科学梦》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心编排版面,设计好各栏目。最后用正揩字工整清楚地抄写出来,再由有美术专长的学生对整张报纸进行美术编辑,修饰边角。由于组织得力,再加上学生重视,报纸版面编排得体大方,内容翔实生动,使得本来是配角的手抄报展评一时间竟成为科技节的重头戏,受到校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此外,我们还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在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就及时更换内容,力争做到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了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同时又从社会活动中汲取学习语文的养料,使语文教学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笔者在从实验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成绩较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小记者团,让他们自行了解、调查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写成调查报告。通过一个阶段的活动,小记者们上交了一些内容较充实的调查报告,如《我市古廊桥的历史和现状》、《我市桐江溪上的桥》、《电脑游戏——欲罢不能》、《文学名著——想说爱你不容易》。但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知识的限制及学校不鼓励初中部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外出调查学习,所以从总体来讲,这项活动的开展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开展了一个阶段之后,就暂时停止,将主要的活动转到校园里,对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现象进行采访,并不定期编辑校园小报,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而学生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则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引导。如何创建信息容量大、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潜力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课堂模式是笔者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试验中所一直思考的问题。针对实验班学生成绩较差,课堂发言不活跃的状况,我极力在授课时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循循善诱,适时鼓励;还在语文活动课上选放一些优秀语文教学录像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与文本、与老师对话的,从而激起学生发言的欲望。

为了将综合性学习落实在课堂上,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材内容的整合上下功夫,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有限的生活经验,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第一目标。如在上《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就将“引导学生体验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作为教学的第一重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引渡学生的生活经验溶入到课堂分析中,使学生明白最寻常最真诚的感情是最永恒最持久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让学生写写日常被自己忽视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得到升华。再如上《中国石拱桥》,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讨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后,便引导学生去观察每天都走过或看见过的几座家乡的桥,让学生对比分析家乡的桐山大桥、江滨步行桥、彩虹桥、流美大桥及高速公路特大桥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一篇家乡的桥的说明文,对不能完成作文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交三张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的照片。学生的热情较高,很多学生是既交了作文也交了照片。后来还办了一个小摄影展,学生高泓的摄影作品《石桥春早》在校艺术节获一等奖。

2.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

由于试验班的学生基础相差太大,所以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尽量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学习成绩好、中上、中下、差的学生各一人,大多数的课堂问题都要求在小组讨论,由成绩好的学生主持本小组的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再参与班级讨论。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我在学生成绩的考核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好的学生便有责任督促成绩差的学生完成作业 。反过来,成绩差的学生在另一些领域里往往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正好能形成互补,共同提高。比如在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这一任务时,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在美编、搜集资料、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都能体现出比学习特长生略高一筹的地方。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一些所谓的差生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的旁观者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3.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能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同时更促使他们去利用各种渠道去搜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上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时,我盛赞了作者采用的欲扬先抑的写法,一个学生当堂便对我的说法提出质疑,他说他曾看过杨朔的散文集,结果发现他的散文几乎全是采用了这种写法:看茶花未果,最后看到了童子面茶花,然后赞扬了欣欣向荣的新一代;去看海市,结果未能如愿,但却看到了另一种的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去登山看日出,自然也是看不到日出,去看香山红叶,结果也肯定是未到时节……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当场便对学生的博学及探究精神给予褒扬。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对书中的知识提出了十多处的质疑,有的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注意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综合性学习,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等到延伸。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重要一点是如何引渡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如对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尽量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找有关书籍或网络资料自行解决。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背景资料,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中国历史》的学习获得;《日本平家蟹》中的有关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生物课上学到相关的知识;在上《万紫千红的花》和《死海不死》两篇课文时则运用了物理和化学的试验。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上完《秃鹰之死》一文后,学生找了大量有关当地环境污染的事例,虽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是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上《邓稼先》一文,时值美伊战争的高潮,我在上课时适时地引入了对战争的分析,既让学生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了发展核武器对我国国防的重要意义。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综合性学习的理论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教给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外的综合实践中得以较为自如地运用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笔者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

1.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还经常会与综合性学习发生冲突。因为试验班的学习成绩本来就较其它班要差,所以家长、班级对开展综合性学习都有所埋怨,只要学生的成绩一退步,往往就会怪罪到综合性学习的头上。

2.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重在参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困难。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而有具体实践过程中,凡是要求外出的项目,学校一律以安全为由给予封杀。

3.教师本身的水平限制及对综合性理解的不足,也使得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而半途而废。

 

                                   二00三年四月二十日第一稿

                             二00三年六月二十日第二稿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4.《21世纪教育新概念全书》

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全书》
    6.《学习:内在的财富》
    7.钟启泉、崔允霍 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8.高夏 康健 丛立新 高洪源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9.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10
    1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更多精彩文章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 作为人文的语文教育
    • 文学家和语文教师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
    • 在语文中体验美感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 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
    • 语文教育的迷误——访钱理群教授
    •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
    • 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 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 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意见
    • 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 关于说课理论的探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