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5)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3-14

4.呈现方式活泼、多样、有趣

教材的编写,力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学生与教材的亲切感。教材以鲜活的知识,生动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叙述,展现物理知识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例如,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专门以“接引雷电下九天”为题介绍了物理学的先驱“富兰克林”接引雷电的故事。又如,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用“众僧齐跃”的漫画和生动的叙述引出了“莱顿瓶”。

教材中除十分必要的重要公式和计算外,尽量回避繁难的数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多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讲述,以减少知识上的拦路虎。不在计算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着眼于给学生树立大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教材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专门设有“科学足迹”“探索者”“STS”“大家谈”等栏目,为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另外,教材的文字叙述尽可能轻快、流畅,避免板着面孔进行枯燥的说教。适当引进一些故事、报道、对话和名言警句。注意选择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图片,力图图文并茂,发挥用视觉形象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的作用。

(三)选修2-1

1.轻“来龙”重“去脉”

考虑到这一系列的特点,教材对于物理知识、方法等的阐述及安排没有像选修1系列那样特别关注它的历史过程,而是把关注点放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上。在学生获得物理知识过程中,与“来龙”相比更注重“去脉”。

例如磁化的知识学过后,紧接着就研究了应用广泛的“干簧管”的原理和应用。

另外就知识本身而言,也不过分强调它的逻辑严谨性,而是把握在“适度、够用”的程度上。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教材是通过分析整个闭合电路电势降落的方法来得出欧姆定律的,但是关于“电势”教材则是用比喻的方法给出,没有从电场力做功或电势能的角度引入电势差和电势。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的学生知道如何用电势降落的方法分析电路就够了,把他们学习电势、电势差的严格理论的时间拿来用在动手实验、制作上,对这一系列的学生可能更重要。

2.强调科学内容与技术的结合,体现时代性

教材强调物理内容与技术应用的相互关联,以点面相结合的形式介绍技术的应用,并且着重介绍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体现时代性。在学习物理内容和它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例如“燃料电池汽车”“阿尔法磁谱仪”“数字电视”“集成电路”等,既有物理知识与高新技术发展相关联的内容,也有物理知识在日常用品技术方面的应用。

另外教材还特别注意尽可能地介绍一些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一些技术的使用,以及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元器件。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中的“研究干簧管的作用”、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实验 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等问题的研究,第五章第二节“大家做”中的“制作简易无线话筒”。这些都是力图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和技术的关系,学习一些常用的物理技术,产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更多精彩文章

  • 自然冷却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吗
  • 阿基米德原理
  •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液体压强
  • 动能和势能
  • 密 度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多彩的物质世界
  • 热门物理神话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