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2017年云南高考作文,昆明10位语文老师这样写……(原创)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8

很多人都说,今年丙卷的语文作文比较简单——高考40年你对高考的看法。虽说如此,但大家觉得简单,你要得高分作文或者脱颖而出就不容易了。今天,昆明搜课网还是像去年一样,邀请昆明市10所高中的10位高中语文教师为大家也写一份高考作文。


2017高考云南省高考作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取得了举世曙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提示:

1、所有老师严格遵照50分钟内完成作文的原则,有瑕疵很正常;

2、老师们的作文只是分享,不作为评分标准,同学们不用拿自己的作文来做比较;

3、10位老师,多多少少都带着自己的高考故事,10位老师10个高考故事,请静静赏析。


云南师大附中   语文教师  牛莹


印我青鞋第一痕
——我看高考

六月初始,空气中仿佛都多了一些紧张和焦灼的味道,身在学校,这种感觉更是明显。因为高考来了。学校宣誓,社会送考,交警护驾,考点附近的酒店和餐馆一位难求……不管“一考定终身”有多饱受诟病,我们必须承认,高考,即便在多元化路径成才的今天,仍然被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这场战斗,绝不仅仅属于十二年含辛茹苦毕其功于一役的高三学子。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这是电影《高考1977》里的经典台词。高考,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被文革耽误的有志青年的集体期盼,苦苦挣扎于迷惘甚至绝望的青年终于看到了通过自我努力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曙光。作家刘震云就曾说过,如果没有高考,他可能还在搬砖。高考,直接目的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但其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士。40年高考,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高考的延续,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寄托着民族和国家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层次的不断加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但是,课程的多次改革,自主招生考试的加入,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等,不正说明国家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么?时至今日,对中国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仍然是捍卫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防线,也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最重要舞台。我们没有必要对诸如“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 否,滚去学习。”等标语过度敏感,对于普通人而言,高考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它指向个人的前途、希望和命运,挑战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挑战我们的未来。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不仅仅是学识能力的比拼,更是自信力、意志力、体力的全面较量。未来的人生中,可能很难再经历一段这样的时光,矢志不渝,单纯执着,近乎傻气地为梦想拼死努力,沉迷不悔。“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高考的结果可能未必尽如人意,但是那段镌刻在记忆中的时光,以梦为马的坚持,会成为关于青春最美好的注脚。今天,高考已经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战胜高考也不一定意味着未来的前途花团锦簇,但是,从心理历练的层面看,参加过高考的人生可能更饱满充实,更炯然自信。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向所有为高考,为梦想砥砺拼搏的灵魂致敬!


昆明市第三中学  语文教师  王秀红


高考四十年:我们坚守的是什么?
——我看高考


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来说,没有哪场考试可以跟高考相提并论,也没有哪个月份比六月更牵动人心。因为,对于高考,很多人都寄予了太多的情感和期望。

提起高考,不乏“唯分数论”、“教学的指挥棒”、“填鸭式教育”等质疑的声音。从试题的命制,到加分制度,再到分批次录取等等,都曾引发社会的热议。

但是,恢复高考四十年以来,我们仍然看到了高考之于个人的重大意义。1977年,当恢复高考的讯息传来,十月份的大江南北,仿佛炸响了一声春雷。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纷纷加入其中,可谓是 “漫卷诗书喜欲狂”!很多人“头一天还站在地里干活,第二天就来到了华夏第一学府”。高考,就此改变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命运。2001年,教育部又宣布高考考生年龄不限,婚否不限,又让多少有志人士壮心不已!可以说,高考给所有有梦想敢挑战的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然而,高考却一直承受着其不该承受之重。很多人相信高考,相信的就是努力的价值,固然有很多人诟病高考的种种,但是试问假如没有高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吗?没有高考,必然还会有另外一种考试模式应运而生,一种新生的制度与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制度,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

而如果真的如部分人所说的“唯分数论”,高考仅仅是一场考试、一项竞技,那么何来那么多次的教学改革?如果高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提倡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何来的人才辈出、社会进步?

芦苇随风摆动而稻穗则是沉甸甸的,决定一个人或一项事业是轻松还是沉重的,是追求的不同。而我们追求的,是它背后更为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道坎,更是一道门。它把犹豫、怯懦、自卑关在外面,迎来的是果敢、刚毅和自信;它把懒惰、粗鄙、欺诈关在外面,迎来的是勤奋、文明和诚信;它把妥协、依赖、守旧关在外面,迎来的是自强、独立和创新。

它不仅仅是一座独木桥,更是联结考生与社会的康庄大道。它托起的是这个世纪的责任、担当和良心;它实现的是从实现自我价值之小我到实现社会价值之大我的大跨步的提升。

它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检测站、个人命运的分水岭,他更应该是让更多的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一个台阶。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一项竞技,它还应该是一种仪式,是送给天下学子的一道成人礼。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考四十年,风风雨雨的四十年,也是经历成长与历练的四十年。不是简单地追求一个结果,而是追求它应有的意义,这是我们共同的坚守。



昆明市第八中学 语文教师  李  旸


怀壮志以远行
——我看高考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又是一年高考至。从教十二载,这是我第三次目送学生走入高考考场。

时光是弦,总有一弦弹向岁月回响。学生时代为高考奋战的日子记忆犹新。是高考,让我能有机会成为一名老师,有幸为今天我的学生送上高考的祝福。他们就像当年的我,有一样激动而忐忑的心情,一样希望能有老师给力的祝福和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样想给久候在外的父母一个轻松自信的微笑。

高考,是命运赐予每一个学子的一份厚礼。它为知识改变命运成就完美的注脚,寒门由此鱼跃龙门。它是多少人渴望的明日之梦,又是多少人曾经错过的今日之梦。上至九十岁的耄耋老者,下至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手持不同的准考证,却怀揣着同样的梦想。那是一种为完善人生的坚持,是一种挑战人生的勇毅。一辈子里总要有那么一段时光,能够苦乐参半,亦能够刻骨铭心。

冯仑说过一句话:伟大是熬出来的。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到我们走入高考考场,真正是寒窗十二载。这样的苦熬的确让人倍感艰辛,让人容易松懈、徘徊甚至放弃。但是它的可贵正在于更多的人乐此不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回想起那些为高考奋斗的日子,都会深深怀念那段深思耽读的时光和那些无法言说的寂寞化作拼搏的无数个深夜。感谢高考,能让我们有这样的一段记忆可以感怀和珍藏。

高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几场考试。为它备战如同人生青春的洗礼。三年成长,实则丰实一生。即便没有秦少游“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大气魄,没有李白仗剑去国的壮志豪情,只为有自己将来一方广阔的天空和舒展的舞台也值得为之潜心苦修。将来有一天你会明白你所有的苦心孤诣都会化作人生的力量助你前行,一生受用不尽。浅尝辄止总有点浅,经不起岁月的冲刷,只有苦得深刻才能成为一辈子的封存。

经常会有人问读书有什么意义,我们在为谁读书?我也在想高考最根本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能真正的体悟到:高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上一所心仪的大学,更多的是在奋斗的过程中它让你有了坚韧的性格,有一颗切切思慕知识的善美之心。有了这样的心智,当你走入高等学府后,你会明白:在高高的门槛之内,高深的栋梁之上还有着无限的幽深,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琴弦不辍。

今天送考的我,对着围绕在我身边,与我当年同样17岁的学生,忆起了最初的感动。看着他们手上我为他们戴上的幸运红绳,我仿佛回到了17岁时的心情:想起我的老师,想起考完后在雨中撑伞等待我的妈妈,想起为高考流过的眼泪和成功的欢笑……高考是一首不老的歌,值得一读再读。齐邦媛先生说:“世上总有一些忘不了的人和事”,“高考”这件事,一定是其中之一,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如此永记于心。


昆明市第十中学   语文教师  杜昭


恰同学少年
——我看高考


丁酉榴月莺飞舞,忆来拥揽古今书。

同学十年逐梦想,大风欢唱显青春。

又是一年高考季,40年来即便每年都会发生一次,但依然每每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让人们或愤然或赞赏地参与到国民教育及每个人成长历程的大讨论中,人们用高度关注和参与的方式,共同投身到这场选拔考试的浪潮中。老师们也是每年一边心系着自己的爱徒,一边回忆着自己当年高考的点滴记忆。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整整40年,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记录了几代人改变命运的瞬间,也记录了社会时代的巨大变迁。

人们总是欣赏和喜欢努力奋斗的人。在我们的生活记忆中,咬牙坚持度过的困难,吃过的苦总是历历在目,失败和气馁几近忘却。所以我们总是喜欢不断追忆着自己的奋斗史,从中感受那份犁地式的畅快感。我们感谢当初那么认真、努力、奋斗的自己,我们怀念那段挑灯夜战,苦中作乐的奋斗历程。我们把战胜自我的极限,激发自身的潜能当做自己的骄傲。我们也曾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不论在什么年代,不管在什么领域,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永恒的话题。高考这场独特的考试,不仅仅是几代人青春热血的记忆,更是时代更迭中,同学少年们一路走过的风采。40年前的画面定格在田坎上,麦田中,工厂里,恢复高考的那年,有多少考生是在农忙劳作、公分报酬中抽身去汲取知识的力量,跃出农门跨入高等学府,用知识和能力展示着自己的才能,体现着自身的价值。那段左手扛锄头,右手拿书本的光辉岁月,正如这首打油诗中写道:晨鸡唤醒十年梦,意逐清平天上月。思飞波涌浪头鱼,九曲龙门应一跃。参加70年代末高考的那代人,无论是政界、国企的一把手,还是退休的干部、职工,只要谈起当年的高考,恨不得和你畅谈三天三夜,来诉尽当年那光辉的一跳。他们也曾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回忆高考,因为它和青春关联;回忆高考,因为那是每个人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片段;回忆高考,因为我们在追溯中,对自己的学生时代是认同,是赞赏,是欣慰。我已讲不出当年我高考时的细节片段,也记不清十多年前我是否达到了自己设立的那个模糊的目标,只记得越挫越勇,苦中作乐,埋头苦干,一心向前。尽管现在的工作生活,有规划、有目标,但却未必能够找到当时那种以己之所能,力之所及,持之勉之的态度和决心。

高考是国家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办法,今后无论会不会变化、怎样变化,都代表着一种信念和机制,对国家、社会、个人而言都是一种蜕变的途径。这场考试,既是别人考我,也是我考自己。高考对于每个人,应该是一场最盛大最有仪式感的成人礼,带着初心,带着恰同学少年的青春印记,去努力、去奋斗,做依然年轻的我!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   语文师   孟月红


追梦之旅


如同厚重的冻土等待一阵春雷,如同枯萎的禾苗渴望一场春雨,1977年的高考,让无数沉睡的梦想苏醒,让多少身影踏上了追梦的旅途。

40年前,昆明西站。

一个清瘦的青年,用扁担挑着行李,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分离出来,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他的高三,是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兜里揣的一本书,是晚饭后油灯下昏黄的一篇笔记。匮乏引发了珍惜,困难挑起了意志。恢复高考的消息仿佛一双有力的大手,拉着他跳出了农门,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1977年的高考,是命运的拐点,也是时代的拐点。

10年前,昆明火车站。

一个兴奋的小姑娘,一手拿着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手拿着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在列车的鸣笛声中,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她的高三,是在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里沉淀出来的,是在堆积如山的试题里浸泡出来的。对大学的向往,对未知的憧憬,是她高三最大的动力。现在,她开始了走向未来的旅途,她不知道的是,她走向的,是时代的大动脉,是高考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今天,考场门口。

陆续前来的考生,看到守候在考点门口的老师们,露出了欢欣的笑脸。击掌、拥抱,然后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他们的高三,是在爱加智慧的引领中渡过的,是在汗水和泪水的洗礼中强大的。他们迈向考场,但是我们知道,前方已经有一列快车在等待着他们,几个月后,他们也将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更高远的飞翔。

40年前那个懵懂的青年,是我的师父;10年前那个兴奋的小姑娘,是我。

如今我们静静地守候在考点门口,将一个个未来之材送进考场。

我们的高考,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走向,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然而,当我们选择以教师的身份面对高考时,高考的意义将不再囿于难忘的回忆、家庭的寄托、同窗的友谊。我们成了一个路标,一支船桨。我的师父将知识和技能传授与我,我将把这些传授给他们。我的师父用老一辈的刻苦、严谨和热忱的精神感染我,我将默默地修炼,期望有一天能撼动另一个心灵。

40年来,高考从滥觞走向巨浸,祖国也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富强。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贴着时代的脉搏,输送着一代又一代人才。身处这链条中的一环,我为我自己骄傲!

回望前路,有你;专注现在,有我;展望未来,有你们!高考,加油!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师  赵斌


心之向
——我的高考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题记

“知青们为了赶考天不见亮便乘拖拉机去火车站,但是中途拖拉机坏了,眼看时间紧迫,他们撒开双腿,穿过森林、越过原野朝火车站跑去,希望能够通过捷径抢在火车到达他们要上车的小站之前赶到。就样,一群燃烧着青春热血的青年,跌跌撞撞而又坚韧顽强地在冰天雪地里奔跑,看着远方疾驰的火车,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奔跑……”每每看到电影《高考1977》快结束时候的这一组镜头,洪生的鼻子总会酸酸的,泪水珠子总在眼里不停地打转。如此不争气的鼻子和眼泪珠子,洪生知道,那是他想起了自己那年的高考。

那年洪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农村中学考入城里的重点高中,当时村里沸腾了,村里孩子初中毕业等待他们的不是职业技校就是“太阳大学”,村里人见面都笑着说终于有个大学生了,仿佛就是真的考上大学那样高兴,更别提洪生的父母了。洪生带着全村人的牵挂和期盼来到县城,很努力、很用功,成绩一直很好。转眼高三,高考即将来临,洪生卯足了劲等待着一场盛大暴风雨的洗礼,是那样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高考前的体检,洪生当被告知体检不合格的时候,一个孩子不知道自己将要承受些什么,没有人告诉洪生不合格是什么意思。还能不能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还会不会录取?身体到底怎么样,会不会危及生命?这些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对无知的恐惧,竟没有一个人能给他答案。夏天闷热使人烦躁,加之本就紧张压抑的氛围,洪生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他是多么渴望有个声音告诉他没事的,告诉他一定要心平气和。

就这样,洪生一个人忐忑地参加完了那年的高考,结果比自己预想的实在差得太远。当他回到家,决定放弃报考选择复读时,太多的质疑声随之而来……事后,洪生回想,要是当初有人告诉自己,其实根本没什么,就算身体有问题,只要让他知道并不影响什么。他无数次告诉自己可以的是可以稳住的。洪生知道,当时父母在老家不可能也不知道该如何帮自己,最应该求助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从此,洪生心里明白,师者不是一味的教人如何解题,更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波动,及时的进行调整与抚慰,心灵的抚慰和鼓励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次高考,洪生如愿以偿的考得高分,给了所有曾经给予自己期盼的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是在那年的高考志愿表第一栏,洪生毅然决然地填上了“师范”,没有目标的他大概是想做一名心灵的抚慰者吧。

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会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要参加高考,甚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去到哪里选择一份什么职业遇见什么样的人,但面临人生关键抉择的时候,我想,遵从本心成为自己心向往之人是不错的吧!



昆一中西山学校  语文教师 汪淑芬


通向梦想的桥梁
——我看高考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家,都有梦想;每个国,都有梦想。


镜头一

人物,二丫(化名),年龄,17岁,出生日期,1970年某月某日,现在时间,1987年5月7日,性别,女,地点,云南某镇某溪边。

梳着一个简单的马尾,素面,干净灼热的眼神,甘甜醇厚的嗓音随着溪水声敲击着溪水中的小鱼,小鱼都会背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北宋 苏洵)”“灭六国着,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唐 杜牧)”“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西汉 贾谊)。”

小鱼,跺了跺脚(哦,其实是摆了摆尾);握了握拳(哦,其实是搧了搧鱼鳍);在心里默默地给二丫加油“加油,二丫,你会成功的,你一定能给你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增光,你一定能实现你的梦想的。”

因为二丫是对着我小鱼许下的梦想之愿,我小鱼一定给你加油,助威(其实二丫是对着山和溪水发的愿)。

这年八月,小鱼耳中灌满了“我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中学汉语言文学”。后来二丫成了云南省特级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家里的弟妹们也在她的带动下各考入了不同的大学。


镜头二:

人物,九乡(化名);年龄55岁;性别,女;时间1994年8月15日,地点,云南某小镇某村的某块红土地里,她直了直酸酸的腰,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满是皱纹的黝黑的颊上,笑靥如花“这是第四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了,还有三个,加油,九乡,地下的娃们的爹看着呢,我们的娃都是国家的栋梁,都能光宗耀祖。”

田边一棵桃树也说“加油,我给你助威,从我第一年结果子,你教导出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孩子,我一路陪着你,你不孤单,我会随时汇报给你的丈夫的。不简单啊,女人,真的不简单啊,中国的女人,用半边天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天空,让一个家庭的梦想正在成真!”

镜头三

人物,考务人员、考生、家长、高考指导教师;2017年6月7日;地点,云南省高考某考点。保安们身着职业装,庄重而和蔼的一个一个的验着身份;高三学子们一个个从容地进入考点,脸上洋溢着憧憬与向往的笑容,眼中是自信的光芒,脚上迈着稳健的步伐;考点外,送考家长期待的目光;送考路上志愿者出租司机们,将考生送到考点后欣慰的笑容;考点门口送考的教师有的拥抱学生,有的与学生击掌,口中喊着“加油!加油!加油!”。

中国正崛起,中国梦正在一个一个的实现,老一代,中年一代,新一代(考生们),我们都是历年高考成就的人才,我们个人的梦想靠我我们,我们家庭的梦想也靠我们,我们中国的梦想,更靠我们,记着只有我们每个公民都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优良公民;我们的社会就能成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更进步的国家!


昆明市第三十一中学  语文师   申晔娣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 我看高考


不知不觉,离我高考结束已有十七个年头,现今提笔犹如庄周梦蝶,在这考场,好似十七年后的我在对我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仔细想来,只要有善思好问勤记的好习惯;淡定从容的好心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获得高考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对于高考,好习惯是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概括起来有六个字:善思、好问、勤记。记得有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内容短但道理却不浅。为了高考就要运用大脑这个宝贝去不断思考,加工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好问,来源于怀疑精神,就像德国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在阐述“启蒙”一词时所说:要使大家习惯于“思考已经思考过的东西,直到怀疑还是确信无疑”。当疑问出现时,我们应该毫不迟疑的发问,直到得到确切的答案,这便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问精神;勤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平时所听所想所学随笔记录下来,便是一笔宝贵财富。高考把好习惯带给了我,而这些好习惯也会让我终身受益。

好心态是高考的垫脚石。良好的心态关系到是否能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平时的学习中要将学习作为主业,热爱学习,重视学习,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每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学会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充分认识到心理压力的危害,自觉放下思想包袱。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不管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就是好心态,好心态才能成就高考的辉煌。

好品质是高考的关键。俞敏洪曾著《决胜高考的十二种品质》,在这十二种品质中,尤以有毅力恒心最为重要。高三时,同学之间最流行的一句感叹是:环吾皆书也!由此可见高三的辛苦,除此以外很多同学在无数个挑灯夜战之后换来的仍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成绩,甚至是一纸空文。此时,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决心就尤其重要。正如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才有他后来的励精图治入主中原的事迹;司马迁不计荣辱,发奋著书,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苏武坚贞正直,吞毡嚼雪,才有了他千古传颂的威严不屈的美名……而我们奋战高考,同样要以毅力为翅膀,奋力搏击奔向目标。

高考四十年,我的人生前十八年后十七年,是高考培养出来的好习惯一直影响着我;是高考培养出来的好心态一直鼓舞着我;是高考培养出来的好品质一直鞭策着我。梦回高考,仿佛有个声音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  语文教师  李灵丽 


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我的高考


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四十周年,作为一名2012年的考生,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这四十年间的兴衰过往,但我仍然记得那年初夏的午后,泛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清新空气,透过树叶洒在墙上的斑驳阳光,一个小镇姑娘,独自穿过寂静小巷,为了年轻而尚未成熟的梦想,默默努力……

15岁那年,带着对高中美好的憧憬,带着对未来前途的懵懂,独自一人来到了离家100多公里的重点高中上学。远离父母的视线,正如刚出笼的小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身心异常轻松。那时我天真地以为,高中会和初中一样,只要付出些许努力,便能收获累累硕果。

没想到第一次月考,便让我措手不及。一向名列前茅的我,在仅有一百人的文科班中超出了30名,我安慰自己这次是没发挥好,打算重振旗鼓,迎接下一次考试。但是,成绩却事与愿违,一次次的失利,让我惊慌失措,颜面扫尽。尤其是高一上学期最后一次月考,我竟然打破记录,考到了50名之外。面对老师紧皱的眉头,同学不屑的眼神,分数低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向我挤压过来,一颗好胜的心失落而又不安地跳动着。

在巨大压力面前,我选择了沉默,像一只鸵鸟一样,将自己深深埋进学习的沙滩中,不敢浪费一分一秒。尽管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成绩依旧不理想。这个时候,困惑与彷徨,失落与茫然,铺天盖地,向我袭来。接二连三的挫折,夺走了我全部的乐趣,我变得沉默寡言,不明就里的同伴们,也纷纷离我而去。

于是,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打热水,一个人穿梭在教室与宿舍的路上,默默无闻,形单影只。

但是,渐渐地,我不再羡慕前呼后拥,不再向往成群结队,我开始享受独处带给我的快乐。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独来独往,无牵无挂,不必迎合谁,不必挖空心思讨好谁,更不用苦苦纠结于和同学的小矛盾无法自拔。我省下一点一滴的时间,在茫茫题海中,苦苦泅渡。尤其是放学后,独自走在星空与大地之间,回忆着一天以来自己的收获,总结一下得失,指出自己能够改进提高的地方,这似乎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惬意,一种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然而,成功的花,向来要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因为压力大,我从高二开始患上神经衰弱,为此我经常彻夜失眠,但是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学业,我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学校里举行文艺汇演,同学们兴高采烈,而我却一声不响地留在教室里刻苦钻研。尽管这样,成绩还是不如我意。当时的我认为努力就是方法,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在这种意识下,做了许多无用功,结果却事倍功半。

有时候,挫折能激发人的潜能,焕发人的斗志。此时的我,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变得越挫越勇,在一次次失败的历练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升入高三,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的重生,一次化茧为蝶的蜕变。我用自己的努力,迎来了学习上的春天。各科成绩突飞猛进,使我信心倍增,找回了从前的快乐,重新回到集体的怀抱当中。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不无道理,经历了一番凄风苦雨,我终于能够纵横驰骋于高考的疆场之上。最后,我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入渴望已久的大学,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回首往事,一路走来,对于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可谓是历尽坎坷。但那时候,因为有了笃定的目标,因为有了顽强的毅力,从而成就了一段成长历程当中的奇妙时光。

感谢高中,感谢高考,对于我这样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我能够改变命运的相对公平的方式。那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让我在挫折中学会充满希望,在失败中学会卧薪尝胆。

 最后把我看到的一句话送给每一个考生:“愿你,在今年六月某日下午,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山师华清中学   语文教师  黄双进


我的高考 灿烂的春天


1977年的那个冬天,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在很多1977级大学生的印象中,那年没有冬天,那个大自然的冬天就是他们人生命运的春天。

———选自《高考1977》


一辆开往春天的火车出发了,有人上车了,有人还在下面奔跑着。拼命飞奔着,追逐着,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呼啸远去。在电影中,这一幕场景,意味深远。

40年前,高考是一场“命运之战”。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对无数中国青年来说,这是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570多万考生怀揣着理想与希望,从农村、工厂、部队……奔向了考场,最终只有27万多人迈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录取率,4.8%。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今天,29万余云南考生走上考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新高考改革元年。

对如今的孩子们来说,这只是人生中一场比较重要的考试。以云南为例,超过50%的录取率,意味着他们中的大部分能踏进高校门槛,其余的人,成才的路径依然不少。

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他们的父辈曾为“上大学”付出怎样的代价,也不能理解,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到达了何种程度。

“我们这帮人想读书真是想死了!”1977年高考生、著名作曲家谭盾曾如此感慨道。

终于有了一场考试,让人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试卷之下,是个人追求、家庭境遇与社会、国家发展的交织与共鸣。

40年来,高考不断变革。无论怎么变,有一点是共识———机会平等,“初心”不变。1977年早就过去了,但它是中国人的家国记忆中永远不能忘却的一页。

编辑 / 晓离

终审 / 念熹


(未经昆明搜课网允许,文章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文章

    •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首要内容
    • 语文基础技能之一
    • 高中学习语文的方法
    • 学好语文有什么办法
    • 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过程
    • 高中语文学习效率的基础
    • 中学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 浅谈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
    •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
    • 方法指导:语文课前预习的三种方法
    • 高中三年你必须掌握的文言实词汇总!赶紧背起来!
    • 语文如何利用答题套路考到130+?来看答案!
    • 思想是掌握知识的核心环节
    • 备考指导:高考语文复习的记忆方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